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服务项目

重新认识单立柱的内涵-如同一颗摇钱树

2014/6/9 11:01:04      点击:
  西方对单立柱的认识,除了笼统的OOH(即Out Of Home)之外,还有什么?一些4A公司至今仍然没有专设的单立柱部门,早些年从事单立柱的也大都是在别的部门干得不如意后转行而来的。
  在中国,单立柱以往更多地被当成一棵摇钱树,很多不懂广告但有政府背景的人冲着暴利而来,关系营销依旧是中国单立柱业的杀手锏。
  金融风暴袭来,国内与国外都在劫难逃。热潮退去,单立柱裸出,东西方的目光开始聚焦:OOH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正如舒尔茨先生今年6月在美国广告学会亚太年会上所言,西方的广告理论已无法解释今天的实践,未来的重大突破当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
  单立柱主要以城市为载体,受影响的环境因素太多,其中很多因素超出了一般广告研究的范畴,比如城市规划问题、宜居城市建设问题、公交安全问题等。
  近几年来,各式各样的技术在单立柱领域大显身手,新型媒体层出不穷,传统不断被颠覆,边界不断在消融,3G通讯与物联网的发展更是发人深省。
  室外大牌、尤其是市区高炮遭频繁整治后,单立柱设置小型化、隐形化、灵动化的趋势明显;一些单立柱设施透过景观化与功能化,在宜居城市建设中获得了新生;数字化增添了某些场所户外媒体的互动功能,其与手机的融通必将引人入胜;社区化的单立柱线上线下联动,演绎着户外媒体特有的多重功能;趣味化的单立柱伴随人们的出行轨迹而走进家庭,户外媒体可能成为超媒体的平台;……
  凡此种种,折射出单立柱不同的棱角与维度,难免会令一些人眼花缭乱,这也是行业内外多年来莫衷一是的原因之一。
  早在2003年,实力媒体就率先在中国国内开展了针对单立柱的大型调研。谭泽薇博士执笔撰写的“单立柱不是广告”的报告,至今叫人难忘。
  人在户外的注意力漂移不定,现代人更是一心多用,若不能在1秒内一见钟情,就很难被关注。因此,户外媒体应当是情感媒体,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媒体。户外媒体是粘在特定人群必然经历的特定时空环境中的心情媒体,墙体、彩旗、气球随着受众在途心情的变化,成为相宜的、变动的趣味的发散点或新奇的聚焦点。单立柱应该成为城市的公众表情。
  有时无聊难熬,有时希望私密。若能提供一些适宜的格调小品、功能家具、人性空间,感激之心连带爱屋及乌之情,植于其中的广告自然会深入人心。无疑,单立柱媒体就应当成为这样的街道家具与景观小品。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大量的时间在家外。时空粘性很强的户外媒体,改写着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场景,单立柱应该成为人在都市的全面延伸——除了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之外,还有我们的情感、思绪,及我们与所在城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