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告产业园:从东郊水果市场到"广告航母"
2013/12/26 12:54:52 点击:
西起北京CBD,东至定福庄,北到姚家园,南抵广渠路,这段由西至东只有15公里、面积仅为78平方公里的狭长区域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北京C国际传媒产业走廊。这条被喻为北京最具文创气息的“金光”走廊今年文创收入已突破1600亿,占北京全市文创产业收入的七分之一。谁又能想得到,就是这样一条“值钱”的走廊,5年前聚集的还是大片厂房、农田甚至批发市场,现在则吸引了近两万家文创企业和50余万文创从业者,而这里也因他们的存在变身成了一座充满惊喜与新奇的创意乐园。
通惠河南岸,低密度的双L型写字楼以及一排排造型酷似童话小屋的酒吧街让很多初经此地的人都不免多望几眼,没有人能够想象这片看上去“高大上”的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曾经是一片农田和菜地。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南磨房东郊村人,这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治理通惠河时还是一片低洼的河滩地,地里种了麦子、玉米还有一部分蔬菜。”北京通惠国际传媒广场董事长兼总经理郑万生指着办公室窗外现代时尚的写字楼说,“当初谁也想不到这里会发展成今天这样,现在都说我们是CBD核心区的后花园,而当时我们和CBD仅一河之隔却脏乱得让人没法瞧。”
虽然环境破烂不堪,但这里曾经的东郊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却名气很大,时至今日在很多水果商的口中这里都是高档水果批发的“老大”。从2002年到2006年是东郊市场的鼎盛时期,几乎每天一大早这里便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市场里近2000个摊位几乎家家生意兴隆,尤其是做进口水果生意的商户买卖很好,每月都能有(核实问过补上)元的收入。
“那时我们市场一年的纯利润就有2000多万”,东郊市场曾经的辉煌解决了乡里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也让郑万生和他的同事们看到了某种潜在的危机,“2002年的时候河对面的现代城已经盖完了,当时还不叫CBD,有一天我们站在现代城上往下看,一边是灯火通明现代化,另一边则是破破烂烂跟贫民窟一样,从那时起我们就下决心将来必须转型,否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脏乱差的产业环境肯定和周边发展不协调,必然要面临淘汰。”
2005年,刚刚度过自己40岁生日的郑万生顶着重重阻力说服了所在乡企的领导层,开始对这片区域进行改建。“当时东郊市场挣的钱除了上交利润、职工分配外,最后手里也就剩下100多万,我们就拿着这些钱开始盖第一栋写字楼,这也是我们北京通惠国际传媒广场的元老楼”,这栋楼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因为手头不宽裕,这栋写字楼盖得并不高,“安电梯也需要钱,所以当时就想着建低点儿,没想到这种低密度的写字楼结构还挺招广告和文化公司的喜欢。”
2007年,北京通惠国际传媒广场又贷款建成了一座6万平方米的主楼,“那时中央台已经确定要搬到朝阳来,北京台新址也知道了就在通惠河北路边,我们觉得自己这块地方未来肯定发展还不错”,为了给大伙鼓劲儿,郑万生还和同事打听到与中央台、北京台有合作关系的广告公司就有9万多家,“只要我们咬牙坚持着把楼盖完,吸引广告公司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随后几年不仅写字楼顺利招租,而且为了提供全方位的园区服务,这里还建设了酒吧街、配套酒店等,周边环境越来越好,跟他们谈合作的公司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2011年,郑万生和同事们再次得到了机会之神的眷顾。当时,北京市已决定建设一个国家级广告产业园,正在海淀、石景山等多个区县选址。紧邻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新址,靠近CBD的通惠河南岸,这个曾经在菜地、市场上新建而起的园区最终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一举中选。
2012年5月,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正式开园,这也标志着一座占地40余平方公里、汇集上万家广告传媒企业的“广告航母”在北京市东部的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正式起航。广告产业园的核心区共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共10余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未来二期和三期还要各建设20多万平方米,而且二期三期在入住时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做自己的写字楼。”郑万生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
为了适应从农民到园区服务者的转变,从2005年开始,郑万生所在的乡企就开始出资让员工去专业培训机构学习保洁、绿化、中控、消防、电路管理等物业管理知识。时至今日,园区里约一半物业人员都是原来南磨房乡的农民。“我们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持证上岗。”郑万生说,这些学员都是脱产学习,学费单位掏,考到执业证还能涨工资,现在这里的物业员工每月平均都能拿到五六千块钱。
一位南磨房乡村民告诉记者:“国家给了好政策,我们这些年转工转居搬迁上楼,生活越来越好,不再为钱发愁,园区里的这份工作我们都可珍惜了,这几千块钱挣得特别自豪!”
通惠河南岸,低密度的双L型写字楼以及一排排造型酷似童话小屋的酒吧街让很多初经此地的人都不免多望几眼,没有人能够想象这片看上去“高大上”的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曾经是一片农田和菜地。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南磨房东郊村人,这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治理通惠河时还是一片低洼的河滩地,地里种了麦子、玉米还有一部分蔬菜。”北京通惠国际传媒广场董事长兼总经理郑万生指着办公室窗外现代时尚的写字楼说,“当初谁也想不到这里会发展成今天这样,现在都说我们是CBD核心区的后花园,而当时我们和CBD仅一河之隔却脏乱得让人没法瞧。”
虽然环境破烂不堪,但这里曾经的东郊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却名气很大,时至今日在很多水果商的口中这里都是高档水果批发的“老大”。从2002年到2006年是东郊市场的鼎盛时期,几乎每天一大早这里便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市场里近2000个摊位几乎家家生意兴隆,尤其是做进口水果生意的商户买卖很好,每月都能有(核实问过补上)元的收入。
“那时我们市场一年的纯利润就有2000多万”,东郊市场曾经的辉煌解决了乡里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也让郑万生和他的同事们看到了某种潜在的危机,“2002年的时候河对面的现代城已经盖完了,当时还不叫CBD,有一天我们站在现代城上往下看,一边是灯火通明现代化,另一边则是破破烂烂跟贫民窟一样,从那时起我们就下决心将来必须转型,否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脏乱差的产业环境肯定和周边发展不协调,必然要面临淘汰。”
2005年,刚刚度过自己40岁生日的郑万生顶着重重阻力说服了所在乡企的领导层,开始对这片区域进行改建。“当时东郊市场挣的钱除了上交利润、职工分配外,最后手里也就剩下100多万,我们就拿着这些钱开始盖第一栋写字楼,这也是我们北京通惠国际传媒广场的元老楼”,这栋楼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因为手头不宽裕,这栋写字楼盖得并不高,“安电梯也需要钱,所以当时就想着建低点儿,没想到这种低密度的写字楼结构还挺招广告和文化公司的喜欢。”
2007年,北京通惠国际传媒广场又贷款建成了一座6万平方米的主楼,“那时中央台已经确定要搬到朝阳来,北京台新址也知道了就在通惠河北路边,我们觉得自己这块地方未来肯定发展还不错”,为了给大伙鼓劲儿,郑万生还和同事打听到与中央台、北京台有合作关系的广告公司就有9万多家,“只要我们咬牙坚持着把楼盖完,吸引广告公司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随后几年不仅写字楼顺利招租,而且为了提供全方位的园区服务,这里还建设了酒吧街、配套酒店等,周边环境越来越好,跟他们谈合作的公司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2011年,郑万生和同事们再次得到了机会之神的眷顾。当时,北京市已决定建设一个国家级广告产业园,正在海淀、石景山等多个区县选址。紧邻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新址,靠近CBD的通惠河南岸,这个曾经在菜地、市场上新建而起的园区最终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一举中选。
2012年5月,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正式开园,这也标志着一座占地40余平方公里、汇集上万家广告传媒企业的“广告航母”在北京市东部的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正式起航。广告产业园的核心区共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共10余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未来二期和三期还要各建设20多万平方米,而且二期三期在入住时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做自己的写字楼。”郑万生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
为了适应从农民到园区服务者的转变,从2005年开始,郑万生所在的乡企就开始出资让员工去专业培训机构学习保洁、绿化、中控、消防、电路管理等物业管理知识。时至今日,园区里约一半物业人员都是原来南磨房乡的农民。“我们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持证上岗。”郑万生说,这些学员都是脱产学习,学费单位掏,考到执业证还能涨工资,现在这里的物业员工每月平均都能拿到五六千块钱。
一位南磨房乡村民告诉记者:“国家给了好政策,我们这些年转工转居搬迁上楼,生活越来越好,不再为钱发愁,园区里的这份工作我们都可珍惜了,这几千块钱挣得特别自豪!”
- 上一篇:山东现"买汉堡送老婆"广告 记者质疑被笑太单纯 2013/12/26
- 下一篇:标识标牌设计制作就找苏州广告公司 2013/12/25